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王之涣盛唐 688 — 7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742 【介绍】: 晋阳人,后徙绛,字季淩
初仕冀州衡水主簿,以被诬构,愤而辞官。
优游黄河南北,历十五年,补文安县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
好游历,与名士多有结交。
工诗,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传世之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六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8—742 字季凌排行七,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
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受人诬谤,拂衣去官,优游山水,足迹遍及黄河南北。
家居15年。
开元二十年(732)前后,在蓟门高适交游,高有《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诗。
晚年出任文安县(今属河北),以清白著称。
天宝元年(742)卒于任所。
之涣以边塞诗享盛名,曾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著名诗人唱和。
有“旗亭画壁”之传说(见薛用弱集异记》)。
生平散见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及《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三等。
全唐诗》仅存绝句6首,皆为佳作,尤以《凉州词》、《登鹳雀楼》(《国秀集》署为朱斌所作)两首最为脍炙人口。
唐诗汇评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后徙居绛郡(今山西新绛)
幼聪颖,弱冠能文。
开元中,以门荫调补冀州衡水主簿,因遭诬构,拂衣去官归,优游十五年,足迹遍大河南北。
开元末,从亲友之劝,复出仕,补文安郡文安县,遘疾,卒于官。
全唐诗》存诗六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
尝或歌从军,吟出塞,皦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至夫雅颂发挥之作,诗骚兴喻之致,文在斯矣,代未知焉,惜乎!
唐之中叶,文章特盛,其姓名湮没不传于世者甚众。
河中府鹳雀楼王之涣、畅当诗。
畅诗曰:“迥临飞鸟上,高谢世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王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人者,皆当时贤士所不数,如后人擅诗名者,岂能及之哉!
之涣并州人,与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天宝间人。
乐天作《滁州刺史郑昈墓志》云:“与王昌龄王之涣崔国辅连唱迭和,名动一时。”
之涣,蓟。
人。
少有侠气,所从游皆五陵少年,击剑悲歌,从禽纵酒。
中折节攻文,十年名誉自振。
耻困场屋,遂交谒名公。
为诗情致雅畅,得齐梁之风。
每有作,乐工辄取以被声律。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摩诘少伯太白三家鼎足而立,美不胜收。
王之涣独以“黄河远上”一篇当之,彼不厌其多、此不愧其少,町谓拔戟自成一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王之涣“黄河远上”之外,五言如《送别》及《鹳雀楼》二篇,亦当入旗亭之画。
管世铭《读书偶得三十四则》
或谓王之涣“黄河远上”一篇之外,何不多见?
余应之曰:神来之作,即作者亦不能有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神邕唐 710 — 7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0—788 【介绍】: 唐僧。
暨阳人字道恭
俗姓蔡
年十二请业于法华寺俊师,每览儒佛典籍,一读能诵。
后依玄俨,通《四分律钞》,从左溪玄朗习《天台止观》等经论。
安禄山之乱,东归故乡,与皇甫曾等赋诗往复。
移居越州焦山大历寺,为开山始祖。
有《破倒翻迷论》及诗集等。
道恭
苏州法师
贞观中以高行召至京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道恭
姓蔡氏
东晋太尉谟十五代孙也。
寓居于会稽暨阳
母宣氏之娠。
尤多瑞徵。
襁褓中。
闻经呗音。
必有凝神侧听之态。
丱角聪寤。
每览孔释二典。
辄得其理要。
年十二辞亲。
请业于法华寺俊法师
开元二十六年
以诏恩获度。
隶乡里之香严寺
仍依法华玄俨师。
习四分律钞。
出辅律篇。
独哜其隽永。
而无所遗轶。
谓人曰。
此子学者之司南也。
又从左溪玄朗师。
研究止观禅门。
昉五夏而遽能开演證入。
天宝中
邑人郭密。
首众请处法乐寺之西坊。
栋宇为之完壮。
俄游京师
安国寺
公卿日填拥。
禄山反。
乃东还。
襄阳
御史中丞庾光先出镇荆南
滞留数月。
给事中窦绍
中书舍人苑咸
钻仰坚高。
俱受心要。
著作郎韦子春
一时之盛名也。
与之詶抗。
而折其角。
舍人叹曰。
阇梨可谓世外摩尼。
中师子。
旋乡里。
仍居法华
殿中侍御史皇甫曾
大理评事张河金吾卫长史严维
兵曹吕渭诸暨丘丹
校书郎陈允初
赋诗往来。
以继文许之游。
卢士式为之序引。
以传永远。
乃登坛以度释子。
建寺以憩行旅。
则其功德之被物弘矣。
先是中岳道士吴筠
造论数篇见斥。
而或者信之。
观察使陈少游
请决焉。
于是小施韬略。
尽献俘囚。
遂著破倒翻迷论三卷。
贞元四年十一月十四日
以疾卒于大历寺之法堂焉。
寺即檀越骑都尉陈绍钦者所建也。
后以乡贵徐浩白。
廉使皇甫温
奏此额。
获葬其地。
岂非命欤。
寿七十九。
腊五十。
有文集十卷。
皇甫曾序。
而铭则校书郎陆淮。
碑则户部员外郎丘上卿
皆雄笔也。
释神邕
字道恭
姓蔡氏
东晋太尉谟即度江祖十五代孙也。
因官居于暨阳
生于是邑。
母宣氏始娠之际。
率多徵异。
襁褓中闻唱经声。
必有凝神侧听之貌。
丱角聪䎸过人。
年十二辞亲学道。
请业于法华寺俊师。
每览孔释二典。
一读能诵。
同辈者罕不欣慕。
开元二十六年敕度。
诸暨香严寺名藉。
法华寺玄俨师通四分律钞。
识其志气。
谓人曰。
此子数年后。
卒为学者之司南矣。
尔其勉之。
新出辅篇律记。
抉其膏腴穷彼衢术。
一宗学者少能与其联鏕方轨焉。
性非局促。
又从左溪玄朗师习天台止观禅门法华玄疏梵网经等四教三观等义。
秘犍载启观性知空。
爰至五夏果精敷演。
吴会问学者从之。
天宝中本邑郭密之请居法乐寺西坊。
恢拓佛舍层阁摩霄。
半澄江影廊宇完备。
后乃游问长安安国寺
公卿藉其风宇。
迫慕者结辙而至。
方欲大阐禅律。
倏遇禄山兵乱。
东归江湖经历襄阳
御史中丞庾光先出镇荆南
邀留数月时给事中窦绍中书舍人苑咸
钻仰弥高俱受心要。
著作郎韦子春
有唐之外臣也。
刚气而赡学与之詶抗。
子春折角满座惊服。
舍人叹曰。
阇梨可谓尘外摩尼论中师子。
时人以为能言矣。
旋居故乡法华寺
殿中侍御史皇甫曾大理评事张河金吾卫长史严维兵曹吕渭诸暨丘丹校书陈允。
初赋诗往复。
卢士式为之序引以继支许之游。
为邑中故事。
修念之外。
时缀文句有集十卷。
皇甫曾为序。
自至德迄大历中
频受请登坛度戒。
阳洎乎金华
其间释子皆命为亲教师也。
又以县南路通衢婺其中百馀里殊无伽蓝释侣往来宴息无所
愿布法桥接憩行旅。
遂于焦山可以为梵场也。
得邑人骑都尉陈绍钦等。
率群信搆净刹。
一纪方乃集事焉。
吏部侍郎徐浩出佐明州
以邦国聚落乃白廉使皇甫温
奏赐额曰大历焉。
先是中岳道士吴筠造邪论数篇斥毁释教。
昏蒙者惑之。
道观察使陈少游决释老二教孰为至道。
乃袭世尊之摄邪见复宝琳之破魔文。
爰据城堑以正制狂。
旗鼓才临吴筠覆辙。
遂著破倒翻迷论三卷。
东方佛法再兴。
实邕之力欤。
末游天台又纂地志两卷。
并附于新论矣。
廞颐丰角风韵拔。
前后廉问。
皆延置别榻请为僧统
以加崇揖之礼。
贞元四年戊辰岁十一月十四日遇疾。
遗教门人。
趺坐端相而归寂于大历法堂焉。
十二月十四日奉灵仪于寺北原。
遵僧制也。
报龄七十九。
法岁五十。
明年冬十一月方建塔矣。
秘书省校书郎陆淮为其铭。
上首弟子智昂灵澈明慧照等。
露锋颖。
禅律互传。
至十一年户部员外郎丘上卿为碑纪德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